世人皆醉我独醒!辛弃疾为什么要用“青山却自要安排”?让青山入驻诗词中代替人物出现?至今是个谜。
◎临江仙·冷雁寒云渠有恨
[宋] 辛弃疾
冷雁寒云渠有恨 ,春风自满余怀。更教无日不花开。未须愁菊尽 ,相次有梅来。
多病近来浑止酒 ,小槽空压新醅。青山却自要安排。不须连日醉 ,且进两三杯。
“多病近来浑止酒 ,小槽空压新醅。青山却自要安排。”从这句可以感觉到辛弃疾此时身体状况欠佳,多病是表象,多愁才是源头。故其意欲控制饮酒,但青山却硬是要安排继续喝。青山怎么可能“自要安排”?前文讲过多次,只因青山早已成为辛弃疾唯一可以依托的知己,故彼此对饮诉衷肠。
这当然是辛弃疾一厢情愿的幻境、是自作多情的解脱!如果没有解开青山这一道谜,永远也无法理解青山自要安排这一句。
辛弃疾对于青山的钟情与忠诚,堪比李太白之与敬亭山,看山不是山,相看两不厌,青山早已入了血液,化为魂魄。
自李太白以来,除了辛弃疾,几乎无人能把青山写活,写透,写入骨髓。这大概就是辛弃疾与李太白人生与诗词的合力共振!
李太白是第一个与青山对话的人。公元761年,李太白再次来到敬亭山。看着无数次登上的敬亭山,想起陶渊明的隐士生活,写下了这首《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此刻,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这古云便是李太白自己。之前李太白就说过:“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此时此刻,只有一座敬亭山相守,李太白此时的心境,正是辛弃疾自40岁以来的心境——青山乃画魂,看山不是山,相看两不厌!
当其坚硬的骨骼与一座座青山碰撞时,一声声长啸崛地而起,惊天地泣鬼神!那骨骼直指苍穹,化为高天孤影,那,便是漫天狂舞的雁,故有冷雁寒云渠有恨!故有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世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
关键词: 此时·此刻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