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时尚 > 正文
时尚创业 | 创业要过的那些坎儿——我在美国创业的经历
2023-03-06 10:33:13 来源:哔哩哔哩

▼ 以下的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并不代表冷芸个人观点)。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更多行业人士受益!

【1】

创业是人脉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相关资料图)

1.去读商学院拓展人脉是不是“人间正道”?

国外的名校MBA学费昂贵,像哈佛、斯坦福、UCLA这些名校的商学院现在一年的学费已经达到六、七万美金左右。如果为了创业目的去读商学院,到底有没有必要?商学院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芸友艺航认为读MBA可以作为思维提升或者进入新社交圈的途径,如果抱着因为创业想学习而去商学院,最终效果很有可能会差强人意。的确,据我所知很多人去读国内有名的长江商学院,主要是为了认识更多的朋友,大部分读过的朋友都反映在专业上对自己其实没什么太大作用。

我认为读商学院有利有弊。如果带着太强的目的性去读,也可能也达不到你所预期的目标。我更倾向于把读商学院的钱放在实践中。在做选择之前,我听说过哈佛商学院是最fancy的商学院,你会在学校认识“皇亲国戚”等等各种传言,所以MBA至少我看来不是纯粹学习的地方。

另外我不是很相信商学院的培训,因为商学院也是需要炒作的。本身商学院这三个字代表的就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创办的机构,加上这几年创业太火热,商学院也蹭了创业潮的流量,所以教学吹水也很有可能。我去斯坦福的时候了解过一个项目“Ignite Program”,费用大概在10万美金左右。这个项目的目标是用6周时间培养一个企业家。我当时立刻提出了质疑,我认为自己适应斯坦福都需要两周时间,我怎么可能在6周后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家,这个项目完全是为了赚钱。

芸友们对商学院的评价也不高。芸友孙荣浩提到自己以前在南京大学上学,学校的商学院都是做研究的,经常要看一堆理论数据和听讲座,最后大部分人去金融机构工作了。

芸友艺航提到自己身边有去攻读MBA、EMBA后出来的管理人员,但通过日常接触下来并没有发现“实质性的镀金”。芸友周一帆同样认为MBA本身就是个学习的赚钱手段,但是却包装成“学院”,可能在以前信息不发达时大家还会觉得很厉害,很权威,现在信息越来越发达,很多学校“挂羊皮卖狗肉”的实质被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相对应的风评就会变差了。我觉得读MBA也许是可以学到一点东西的,但整体作用不值六、七万美金的学费。而且商学院的人脉也不完全适合我们做时尚行业的,所以我选择了读时装学院。

2.洛杉矶拓展时尚人脉的好地方(包括线上和线下)

很多人进入商学院学校是为了认识朋友,那么除了进商学院学习还有什么可以拓展人脉的地方?我就自己的了解,谈一下洛杉矶拓展人脉的好地方。如果是为了公司招人,结交同好可以用Linkedin和Indeed。但是你无法在上面认识特别高质量的人才。线下可以参加一些活动,但有些活动需要付费。如果想结识时尚行业的高端人士可以去Beverly Hill看看。除了人脉,自己的能力也很重要,因为有能力,就代表有团结大家的能力。以及自己本身具备的思考力、行动力甚至专业能力,这些都是创业时很重要的“硬实力”。

【2】

抓产品还是抓流量?

1.国内外CEO对产品的运营差异(举例)

我发现很多国外的CEO一辈子都在研究产品,中国的CEO一辈子都在研究流量,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双方关注点不同。

大家认为产品和流量哪个更重要?芸友孙荣浩认为中国的公司更擅长研究人,比如人在某个阶段会关注什么方面?为什么某个产品现在会有流量?国人目前还急于证明自己,大部分人尤其是新品牌更看重流量和当下的利益产出。像背背佳、8848这类产品就像打游击战一样,赚到流量和钱后就跑。这就好比长辈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而自己的孩子又不是天才,只能通过快速成功去证明自己。正因为很多人以结果为研究方向,所以国内现在重视流量。在国外大家的生活环境比较稳定,很多人觉得一辈子做出一个好产品就够了。

2.产品“质量”VS“销量”,哪个赢?

在现在的大环境中还有人觉得销量不重要吗?我来说说芸友提到的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有一家代理公司的高管攻读过EMBA。在年度战略计划中,针对公司新开了一个品牌(美国加州品牌),一开始自己很有信心,大肆宣传,请网红打卡,很多渠道投广告,短期带来了一定流量。但订货会选的品售罄率非常差,业绩也上不去。后面这个品牌门店开了一年就匆匆关店了,据了解亏了上百万,最后总结原因就是“品牌水土不服”。第二个案例,一对创业做配饰的夫妻孵化自己的原创品牌花了一年多,设计、跑工厂、跑材质。但是为了生存,除了原创设计以外,也开设了抖音平台,直播卖一些市场后,走量求销量和业绩,因为只有找到生存之道才能专研产品之美。

我一直认为中国创业大部分属于温饱型创业,这些企业除了生存没有什么更高的追求和理想。但也有特殊种类的企业,比如高定品牌,相较于大销量的成衣品牌,他们可能更注重客群的体验和稳定性。但是对于像我这样的非温饱型创业,质量和销量都很重要,两者挺难选的,具体要看创始人是真的想做品牌还是纯粹想赚快钱。真正做品牌的人,没有人不想存活,公司存活的基本点是口碑。没有好产品也带不来好口碑。所以质量和销量是创业必须两手抓的。

【3】

如何在所有人都向你扔石头时熬住孤独?

芸友周一帆分享了自己的朋友圈背景图,这句话非常值得正在创业的我们思考。

(图片来源:芸友周一帆提供)

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样,自己有一点积蓄,可以来美国留学或者创业。我第一次觉得创业危机时是在我刚刚成立这个公司的时候,因为身份问题我的名字不能出现在文件上,否则我就是非法打工,所以我需要找一个人当这个公司的CEO。那时我问了所有身边的朋友,没有一个愿意帮忙。当时我觉得人性是趋利避害的,自己也非常难过。但是后来我找到了解决方案再反过来思考他们的出发点和想法,觉得自己不应该对别人期望太高。创业的痛包括在经历过困难后不停对人性和自我成长有所领悟。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别人为什么不帮你,首先你要知道你能给别人带来什么价值,并且自己看问题的方式要从在别人身上找问题变成先在你自己身上找问题。

虽然我在美国创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克服这些困难后我也会产生很大的成就感。

在我第一次做小程序时又一次感受到了创业路上的坎坷和人性的复杂。我第一次建设小程序团队是我刚刚到美国开始创业时,当时因为所有都要自己来筹备,忙得焦头烂额,在没有进行背调和了解时信任了一个所谓即是CEO又是投资人的人。他介绍了一家他自己投资的公司来给我做小程序,但后来我发现这家公司的数据功能缺失严重,连源代码都没有,所以小程序根本无法运作。当时制作小程序的人还把我的余额全坑了,拿出去抵我修图设计的钱,后来甚至倒打一耙说我欠了他们的钱,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对方无限期的推卸责任,到现在我还在打官司。当时我是非常生气的。后来我觉得自己不值得为了这么点钱和格局这么小的人计较。我也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创业,就要做可以感性但是必须坚强的人,要能扛得住创业路上发生的这些事,爬得出自己踩进去的这些坑。现在我选择了与有赞合作,重新开始做小程序了。我也想对很多正在犹豫是否创业的人说一句自己切身的感受,当你决定去为了自己的“创业梦”打拼时,也意味着你不得不去面对更多未知和“孤独”。

创业本身就需要一颗强心脏,学会和自己的情绪和解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如果你选择了创业,你就要做好面对比平时生活中复杂和冷酷好多倍的人际关系的准备。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机会,我还是会坚持当初的决定,远走他乡为自己的梦想而打拼。选择在国外创业,是因为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属于花钱买经历的那种人,我本来很自卑,但在澳洲读书时建立起了我的自信,虽然这些自信伴随着很多困难,但独自面对、克服困难的过程让我找到了更好的自己。所以我认为任何一段经历都有它的价值。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不是能用大富大贵或者金钱利益去衡量的,我相信我会拥有不寻常的一生,虽然有时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会吃苦吃亏,有时我也会迷失,但我会问自己,这一切是否是自己想要的?我很看重精神上的财富,找到精神寄托很重要。

激发我创业的原因是我一直觉得中国设计师品牌偏贵,所以我想把美国的创意和西方市场上一些消费者能够买得起的品牌结合在一起。我自己是典型的“钢铁直女”,但在经历过一些坎坷和困难以后我意识到自己似乎不是无坚不摧的,在面对情感时,我也会敏感、会徘徊,会质疑自己。我相信有很多像我一样的独立女性即便在职场果断飒爽,但也会有她细腻和敏感的一面,也会需要情感共鸣,所以我的公司Sophie’s Wardrobe由此成立。希望选择的产品可以满足的大多数中国独立女性的诉求,同时希望这些用户可以在一起成为朋友。

庄主总结 

一、是人脉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1.去读商学院拓展人脉是不是“人间正道”?

大多数人读商学院只是为了结识高质量的人脉, 可以作为思维提升或者进入新社交区的途径会更好。如果目的性太强去读也可能也达不到目的。

2.洛杉矶拓展时尚人脉的好地方(包括线上和线下)

如果是为了公司招人,结交同好可以用Linkedin和Indeed。线下可以参加一些event,但有些event需要付费。如果想结识时尚行业的高端人士可以去Beverly Hill看看。思考力、行动力甚至专业能力,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硬实力”。

二、抓产品还是抓流量?

1.国内外CEO对产品的运营差异(举例)

中国更在于研究人,人这阶段会关注什么方面,为什么这个会有流量。大部分人,尤其新品牌,更多还是看着流量和当下的利益产出。

2. 产品质量 VS 销量,哪个赢?

质量是公司存活的基本点,有质量才会有销量。

三、如何在所有人都像你扔石头的时候熬住孤独?

创业本身就需要一颗强心脏,我们不要对别人期望太高,遇到问题后自己要多换位思考。

文字整理:张怀楷

文字编辑:陈畅

美术编辑:李宁

关键词: 独立女性 中国设计 UCLA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