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时尚 > 正文
【全球时快讯】斑斓之秋-甘肃内蒙(六)麦积山石窟国庆1号线
2023-03-18 12:52:51 来源:哔哩哔哩

D9 天水麦积山石窟

今天细雨霏霏,有幸看到秦州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

石窟8:30开门,早上在农家乐吃好早餐,老板送我们到景区,虽然没有开门,检票口已经有人排队了。


(资料图)

今天选择1号线,1号线需要攀登更多台阶,可以上到最高栈道。

今天下雨而且时间尚早,1号线比昨天2号线人明显少了很多,游起来不再是摩肩擦踵,悠闲了许多。

3窟 千佛廊,北周,明重修

东崖第一个窟,是一条水平的仿木结构的廊,廊后壁为石胎泥塑千佛上下两排,96身,明重修。

廊下还有千佛四排,201身,北周原作。

4窟 上七佛阁、散花楼,北周和隋,唐宋明重修

麦积山最高最大最精美石窟,正在维修。仿木构建筑,前有走廊,走廊原有八根高8米的八角柱,现仅存东西各一,其余被地震毁坏。

下图左边就是仅存的大柱子之一,可以想见以前多气派。

廊内左右顶端各有一力士,为宋塑精品,肌肉贲张,面目狰狞,而衣裳却充满了起伏飘动感。力士上方各有一耳龛,塑维摩诘变,廊的顶部平棋有北周所绘佛传故事壁画。

廊后壁有7个佛帐式大龛,龛与龛之间外部有泥塑天龙八部(北周浮雕),中间龛上悬一匾“是无等等”,意思是“是和无是相等的”,表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天龙八部

是无等等

每个大龛外面的上方墙壁上,各有一组伎乐飞天,为北周原作。中间五组面部、五官、手、手臂、半胸、足采用浮塑(薄肉塑)方式,而发髻、服饰、璎珞、花卉却采用彩绘方式,是麦积山石窟独有的技法,立体感十足,姿态动人。飞天图之间有唐代绘制的菩萨和说法图。

每龛内部都有数尊佛像,或一佛二弟子六菩萨,或是一佛八菩萨,其中6龛塑像最为精美,虽经过宋修,服饰繁复,但整体造型有隋的简洁明快。另外在龛墙壁上方有北周的影塑千佛。

喜玛拉雅美术馆的展览临摹品

5窟 牛儿堂,隋和唐,宋明重修

正在维修。

仿木构建筑崖阁式,前有廊,后壁凿3龛,中间一龛较大,塑一佛二弟子四菩萨像,两侧龛各塑一佛二菩萨,塑像体积饱满厚重,简洁概括,精炼优美,保留了隋塑特点。在塑像宽大衣褶边缘,或表现薄而悬空之处采用粗麻布贴泥方式塑造。

正龛外左立大自在天像,为西域形象,头戴宝冠,身披盔甲,络腮胡子,高大威猛,立于牛背。类似的形象在云冈石窟8窟门道左侧及莫高窟285窟正壁中间龛外左侧也有。

右龛上方有大幅唐代西方净土变壁画,为麦积山罕见唐朝遗存,右侧平棋顶有唐代佛传故事绘画。由于维修,没有看到。

139窟 北魏

坐佛,佛头后代重修,右侧弟子阿难。整个窟被香火熏黑,壁画均脱落。

141窟 北周

佛像背光以石绿色为主调,左胁侍项饰华丽,面相丰满。

140窟 北魏

162窟 北魏

三壁坛各塑一坐佛。

148窟 北魏

坐佛面形方圆,做沉思状。两侧上下看三龛,上层各塑交脚菩萨和思维菩萨,头部为木刻。

146窟 北魏

坐佛说法

147窟 北魏

面形身躯修长,悬裳层次丰富。

163窟 北魏

尤以两个菩萨立像最为精美,衣裙随风飘扬,脸庞面含微笑,非常生动。

98窟 西崖摩崖大佛,北魏,宋元重修

立佛,佛高13.88米,佛的眉毛、上眼睑及唇上都刻出非常明显的线条,目的是使信徒从远处仰视能够看清五官轮廓。右胁侍菩萨尚存,头戴花蔓宝冠,项饰长璎珞,左手拈花,右手捧宝珠,左胁侍菩萨已损坏。

165窟 北魏,宋重修

两侧菩萨及供养人为宋塑,虽为精品,但每尊塑像都是瓜子脸,丹凤眼,四瓣小嘴,没有个性

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出临摹品

93窟 北魏,宋重修

佛和菩萨为宋重修,右侧下层为女供养人。

92窟 西魏

左壁右壁胁侍衣裙飘荡,很特别。

90窟 北魏,宋重修

右侧阿难形象世俗化,左侧迦叶满面风霜。

54窟 西魏,北周重修

左胁侍头部为北周补塑,花冠非常精美。

虽然大多数特窟没有开放,但完美地游览了1号线和2号线,很满意。

麦积山石窟中或端庄,或俏皮,或温婉、或威严的塑像,或许是当年贵族官宦或者平民百姓的面容,他们穿过千年的历史长河,与我们对话。

下午坐动车回到西安,低估了国庆人流,好不容易抢到,只有商务票了,差点回不去了。

在祖国母亲生日之际,在大西北游览近10天,此次行程,一路美景相伴,既有季节性的胡杨,又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还有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关键词: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