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彻底糊了。
糊到我不提起他,你甚至都想不起来这个人。
(资料图片)
糊到就连微博商业代言的数据,都够不到百万体量的转赞评,更何况还是置顶两月有余的热门内容。
顶流鹿晗,已失去流量© 由 娱乐没有圈 提供
如果你不了解流量,一定会觉得这大几十万的点赞、转发足够惊人。
但于鹿晗而言,这却是商业价值的一落千丈。
毕竟商业代言的声量,是流量们商业价值的重要体现。你只需要随便对比几个流量的数据,就不难发现,鹿晗是真的 flop 了。
顶流鹿晗,已失去流量© 由 娱乐没有圈 提供
不止商业价值滑坡,作品更是寥寥无几。
自从《上海堡垒》翻车后,鹿晗的影视资源几乎停滞,上部作品还是两年前的《在劫难逃》。
顶流鹿晗,已失去流量© 由 娱乐没有圈 提供
试图转型的鹿晗,搭着迷雾剧场的便车,勉强混了个及格分。
然而这部剧,却没能激起半点水花。
相比被骂上热搜的《上海堡垒》,这次显然更失败,甚至就连嘲讽声都没了。
不再被关注的流量,如同涸辙之鲋。
顶流鹿晗,已失去流量© 由 娱乐没有圈 提供
他常驻的综艺《五哈》播至第三季,却再难复制他当年空降《跑男》时的流量神话。
作为初代顶流,鹿晗的流量已然失灵。
不只是鹿晗,曾红到发紫的归国四子都是如此。
抛开获刑入狱的不谈,他们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似乎也都没能找到流量的出路。
他们曾是内娱如日中天的顶流,攥着大魔王的剧本空降内娱。
他们曾有让人仰望的人脉资源和商业价值,承载着的流量动辄便能让微博宕机。
但是即便如此,他们却还是糊了,糊得急如星火且悄无声息。
作为内娱的快销品,流量们的赏味期短得惊人。
流量神话
内娱没有鹿晗,便没有流量。
2008年,鹿晗在韩留学时被 SM 公司星探发掘。
娱乐产业是韩国的立国之本,其重要程度不亚于造舰艇火箭,SM 公司则是韩娱的砥柱中流。
作为流量的黄埔军校,这家公司的娱乐嗅觉向来敏锐,培养出口的男女团收益颇丰。
签约鹿晗时,他们自信满满地以为这是收割财富的镰刀。却怎么也没想到,内娱才是执刀人。
归国四子既是 SM 公司替旁人做的嫁衣,也是内娱流量时代起跑的哨声。
2012年4月,鹿晗以 EXO 成员身份正式出道。
聚光灯下 EXO 迅速蹿红,作为门面担当,鹿晗的人气水涨船高,收获粉丝无数。
刚刚入驻微博时,除了黄牛、粉丝几乎没有人认识鹿晗,但他所带来的流量,却足以让新浪副总裁咋舌。
当时微博粉丝数最多的姚晨,热点微博评论量也不过四十余万。鹿晗的微博评论数却能轻松破百万,新浪副总裁不解地问:干嘛的这人?
2014年8月,鹿晗凭借单条微博千万+评论,斩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令人瞠目的流量,内娱从未见过。
人人都眼馋藏在流量背后的红利,橄榄枝铺天盖地而来。
顶流鹿晗,已失去流量© 由 娱乐没有圈 提供
内娱的池子太大,SM 公司的违约金不过九牛一毛。
2014年,吴亦凡率先解约,以公司不顾成员身体健康为由宣布退出 EXO 并正式开启了回国之路。
他带着几百上千万的粉丝体量,几十上百亿的商业价值空降内娱,连资本都看傻了眼。
京圈力捧之下,吴亦凡一夜爆红。时尚、商务、影视……送上门来的资源不计其数。
关键词:
凡注有"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或电头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稿件,均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并保留"实况网-重新发现生活"的电头。
热点
- 作为新型零售业态之一 即时零售近年来正成为撬动消费增长不可忽视的新动能
- 更具有沉浸性和体验性 农业旅游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家乐
- 脱发年轻化带来了市场扩增 各大厂商通过不同形式入局期望分得一杯羹
- 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 预制菜是花高价吃料理包吗?
- 在国民支出中占比将达46% 服务型消费快速地迭代发展持续焕发生命力
- 成了资本眼中的“好生意” 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
- 新增超千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国庆期间预制菜整体销量较去年大为增加
- 值得借鉴和共享 上海、重庆出境游业务有助于国内旅游业进一步走向世界
- 假日经济按捺不住的“火” 今年“十一”消费有了新特色和新亮点
- 前八月亏数千万九月扭亏为盈 车市的“金九银十”要来了吗?